动效、弹幕、“盖楼”……微信终于“浪”起来了
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(ID:TopKlout),作者:朗天,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。
这几天无意间刷微信,忽然觉得微信的界面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功能:“发现”页面中好像突然多了几个提示小红点;还没有完全开放入口的视频号也增加了 3 个模块和一个定位,而且在视频号点赞居然还有了桃心动效……
平日熟悉的微信一下子多了很多新功能。最受人关注的视频号,不仅采用了瀑布流的展现形式,还开启了自动播放的模式,让人刷出了抖音“内味儿”。那个一向主张“用完即走”的微信,产品思路似乎发生了变化。
01.
产品快速迭代
发力短视频内容
2020 年之前,很多人对于对微信的印象还停留在微信创始人张小龙 16 年在广州微信公开课上的那次分享。当时的张小龙在阐述微信的产品价值观时,提到了四点: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;让创造发挥价值;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;让商业存在于无形之中。
拥有 11 亿用户的微信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,有点像“空气”。这里的“空气”不是说它不重要,而是说我们已经习惯于沉浸其中。微信不仅是每个人手机的装机必备APP、即时通讯工具、社交平台,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资讯来源之一。这个国民级应用每一个微小的产品改变,都能带来巨大的影响。所以微信在产品功能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谨慎和克制的态度。
但是到了 2020 年,微信却在产品方面开始有一些“放肆”了。每一次新版本上线,都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,微信在大刀阔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增加新功能,飞速迭代。其中最让人关注的当属今年初开始内测的“视频号”功能。虽然“视频号”至今仍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入口,但是从 6 月份张小龙晒出的朋友圈来看,这个功能的用户数量级可能已经突破了“ 2 亿”。
对于拥有 11 亿用户的微信来说,或许 2 亿这个数字还算不上太华丽。但是视频号作为年初才开始测试的一个功能,测试用户的数量级已经足够庞大了。最近,我们看到微信在产品升级时,给了视频号很高的权重,已经被提升到仅次于朋友圈之后的位置,甚至不惜动用“小红点”这种可能会打扰到用户、伤害用户体验的方式去做通知提醒。对于一向很注重用户体验的张小龙来说,这样做无疑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和冒险。
腾讯微视项目最早的一批员工徐志斌表示,“当年微信做小程序的时候特别固执,不要中心化,不要推荐,只在关系链当中扩散,靠用户分享还有广告买量实现增长,”“但视频号不是。我们当时参与内测时都惊呆了,因为微信开始跟你说,会有算法推荐,会到更宽泛的人群面前。”
虽然视频号目前还是处于测试阶段,但是无论从微信此次做视频号动用的资源,还是从视频号内容推送打破了以往基于关系链的逻辑来看,都能得出一个结论:视频号在微信产品的布局中,已经被提到了战略优先级的地位。
02.
背后的原因
到底是什么?
公众号红利流失
据统计, 6 月份微信公众号 500 强中,收获了“在看” 10 万+的内容只有一篇,而 5 月有两篇, 4 月有 4 篇,爆款内容数量一再下降,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号的红利正在逐渐流失。公众号可以说是微信抢占用户时间的最主要工具。但是随着快手、抖音、小红书等一众APP的崛起,微信用户的大量时间和注意力都被其他平台分流。
面对这一现实,虽然微信的社交平台霸主之位,短时间内还难以被撼动,但毕竟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威胁。于是 2020 年,微信快马加鞭,一方面推出视频号完善自身视频内容生态建设,一方面在其他领域比如微信群、小程序、公众号上做优化,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。
视频内容短板
近几年以快手、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,而微信在视频内容上却显得有些冷清。其实,腾讯早就在 2013 年就已经推出了一款自家的短视频社交类APP